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2的文章

北京第三天,早上下雨,中午出太陽。

圖片
抵達北京的第二天,房東的兒子幫我們把床拉來。 在雨中起床,昨夜沒睡好,新的床雖是床但是很硬,而且床墊不夠厚,昨晚只蓋上從機構拿來的棉被,挺薄的。睡到凌晨的時候我的鼻子開始流鼻水,在被窩裡面但還是感到涼。這幾天因為月經來的關係,身體涼意不斷。還好,睡醒時雖然還是睏,但沒有感冒。九點多到了學校,先到高年級老師的辦公室去抄課表,我負責的部份是全校的音樂課,一共有 12 堂課。一、二年級有三班;三、四年級有兩班;五六年級各是一班。課堂的時間都在下午,一、二年級有音樂課本;三到六年級沒有課本,老師可以自己選擇教唱的歌曲。

暈開的作業本

圖片
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有一些字跡不是我知道的筆寫出來的。有點暈開,有點水加上顏料的感覺寫出的字體。上課中,有同學舉手報告:「某某某的墨水打翻」。深藍色的碳素墨水沾滿小手和衣物。鋼筆在我的印象中是名貴的筆。是某一種人才會使用的筆。 但是在同心,很多小朋友使用鋼筆。一隻塑料鋼筆要價1~2元人民幣。金屬材質的要價4~5元。一罐墨水2元。重複使用,比起一次性使用的油筆要節省的多。 於是,作業本、小手、衣服慢慢沾染了鋼筆的墨水。

正面的擁抱---保衛同心戰役(中)

圖片
收到關停通知的第一個星期五下午,學校老師一同包水餃。 我們正在書寫歷史 收到關停通知書的這一天距離期末考與放暑假還有兩星期。隔日,校長、我和六年級班主任帶著六年級學生到北大畢業旅行。六年級真的都是大孩子了,坐上車後不用找塑料袋預備抓兔子,也不用回答每隔五分鐘就張開小嘴問:「老師,還有多久?」的問題。聽音樂、吃零食、聊天,個個比我都懂得如何消磨車上時光。金花校長看起來有點疲憊,上車沒多久,她站在過道上展開十分多鐘的講話。內容圍繞在要孩子們思考這一趟畢業旅行能給自己和夥伴們帶來什麼意義。之前,同心沒有舉辦過畢業旅行。接下來兩天,學校作息照舊。來到週五放學後的例會,校長介紹新來的志願者老師、強調期末考將至,複習計畫的展開與重要性、班主任下週開始收書費等。話突然暫停,校長喊了幾個在外邊的孩子,要他們把班裡的學前部小娃兒帶到教室外。老師們屛住呼吸準備迎接金花的講話。 金花:「大家都應該知道咱們學校收到通知了!」。金花大致說明通知的內容、黎各庄新建學校的情況等相關訊息後。話題進入老師們最關心的重點:學校的態度。金花篤定的說這一次不再乖乖聽從上級指示,要正面與之抗爭。決定正面拼搏的原因並非學校單純地不服告知書上提及的關停理由。如果關停後,學生的就學和老師的生存都可以得到妥切的對待,學校可以收起來不再辦學。這是同意關停的前提,也就是政府必須正面解決打工子弟的教育問題。但前車之鑑已經清楚地透露出,遭關停的學校,學生和老師反倒是再被剝了一層皮。爭取的目標有三:首先,新建的學校保證收特殊的孩子(玻璃娃娃、失聰、黑戶和智能不足的孩子)、其次,取消辦理借讀證才可入學的規定、最後,相關單位與學校訂定書面合同,保證無論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的工作權(五年勞動合同)或賠償金。 老師們不如往常開會時的發言景象,靜默地坐著。對孩子來說,他們不知道學校被關了以後,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對家長來說,送回老家或另尋未被關停的打工子弟學校是他們僅有的選擇。對教師來說,有些苦笑著說只好各回各家,有些不知道除了當老師還可以做什麼工作,有些是對學校有情感對教育有熱忱,不想同心就此劃上句點,最簡單的說誰都不想下崗。雖然學生是學校存在的首要條件,但沒有老師誰來承載大量的教學和行政工作。因此,老師的選擇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校長接著強調希望老師們一起團結爭取學校的保留。不是反抗政府,而是這是對的事情。屬於自己的...

入夏的告知與承諾---保衛同心戰役(上)

圖片
  編按:保衛同心戰役上、中、下三篇文章,紀錄了位在北京東五環外皮村的打工子弟學校(同心實驗學校)關停事件的過程。從今年六月開始橫跨至八月,筆者恰好在同心學校擔任教師。期待事件過後的書寫,能夠補充歷史的紀錄。 6 月 19 號學校接到朝陽區金盞鄉鄉政府來函的關停通知書,這份通知書來得突然卻也早有預料。自 2011 年 6 月開始北京陸續有 24 所打工子弟學校遭強制拆遷,涉及 14000 多名學生,分佈在海澱、朝陽與大興等區域。事隔一年,朝陽區再度有四所學校接到關停通知,分為北京市朝陽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學校、皮村新利學校、馬各庄實驗學校和京華希望馬各庄 新公民學校,共涉及在校學生 3000 人左右。 據統計 1 ,中國大陸進城打工者的孩子約有 8000 多萬,留守在老家的約有 5800 萬人,跟隨父母進城的孩子有 2000 多萬人。 40 多萬的孩子和父母親一起居住在北京。這群流動至都市的孩子,因為戶籍或戶口的原由無法進入京城的公立學校就讀,因此多數孩子進入私人創辦的打工子弟學校上學。總體來說, 1996 年前是打工子弟學校的初創期, 1997 年至 2005 年為高漲期,達到 500 多所。 2006 ~ 2008 年為迎奧運拆遷了一批學校,縮小到約 300 所,現存約有 170 餘所。 由此看來,打工子弟學校是與大量流動人口相生相應的產物,同時反映出中國現代化近程中特殊的景象。八零年代改革開放後,大批來自農村的居民移動至都市找尋活路。中國的地景無一不是瀰漫在機械掀起的塵土中,身處其中的人皆等待機會脫出農民的貧苦之身。然而,大多數的人們在資本進駐並無限擴張的時刻,仍舊是以勞動力換取生活基本所需。打工者創造現代化的理性外觀,附加於其身的卻是一連串的非理性對待。正因為中國人口龐大且地理幅員遼闊,流動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蘊生出的景象與應對方式都是身在島國的我難以想像與必須重新認識的,筆者在中國擔任志願者的時時刻刻,都可感受到中國大陸的難與易。這次學校面臨關停事件,自接獲通知書起,礙於台灣志願者的身份,不便於第一時間將訊息公佈與發散。然而,隨著時間的移轉,學校關停事件目前也進入白熱化的階段。  六月十九:關停通知 六月一號兒童節過去,眾多活動稍稍緩止。我主動在三年級的英語課增加課時。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