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關停通知的第一個星期五下午,學校老師一同包水餃。 我們正在書寫歷史 收到關停通知書的這一天距離期末考與放暑假還有兩星期。隔日,校長、我和六年級班主任帶著六年級學生到北大畢業旅行。六年級真的都是大孩子了,坐上車後不用找塑料袋預備抓兔子,也不用回答每隔五分鐘就張開小嘴問:「老師,還有多久?」的問題。聽音樂、吃零食、聊天,個個比我都懂得如何消磨車上時光。金花校長看起來有點疲憊,上車沒多久,她站在過道上展開十分多鐘的講話。內容圍繞在要孩子們思考這一趟畢業旅行能給自己和夥伴們帶來什麼意義。之前,同心沒有舉辦過畢業旅行。接下來兩天,學校作息照舊。來到週五放學後的例會,校長介紹新來的志願者老師、強調期末考將至,複習計畫的展開與重要性、班主任下週開始收書費等。話突然暫停,校長喊了幾個在外邊的孩子,要他們把班裡的學前部小娃兒帶到教室外。老師們屛住呼吸準備迎接金花的講話。 金花:「大家都應該知道咱們學校收到通知了!」。金花大致說明通知的內容、黎各庄新建學校的情況等相關訊息後。話題進入老師們最關心的重點:學校的態度。金花篤定的說這一次不再乖乖聽從上級指示,要正面與之抗爭。決定正面拼搏的原因並非學校單純地不服告知書上提及的關停理由。如果關停後,學生的就學和老師的生存都可以得到妥切的對待,學校可以收起來不再辦學。這是同意關停的前提,也就是政府必須正面解決打工子弟的教育問題。但前車之鑑已經清楚地透露出,遭關停的學校,學生和老師反倒是再被剝了一層皮。爭取的目標有三:首先,新建的學校保證收特殊的孩子(玻璃娃娃、失聰、黑戶和智能不足的孩子)、其次,取消辦理借讀證才可入學的規定、最後,相關單位與學校訂定書面合同,保證無論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的工作權(五年勞動合同)或賠償金。 老師們不如往常開會時的發言景象,靜默地坐著。對孩子來說,他們不知道學校被關了以後,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對家長來說,送回老家或另尋未被關停的打工子弟學校是他們僅有的選擇。對教師來說,有些苦笑著說只好各回各家,有些不知道除了當老師還可以做什麼工作,有些是對學校有情感對教育有熱忱,不想同心就此劃上句點,最簡單的說誰都不想下崗。雖然學生是學校存在的首要條件,但沒有老師誰來承載大量的教學和行政工作。因此,老師的選擇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校長接著強調希望老師們一起團結爭取學校的保留。不是反抗政府,而是這是對的事情。屬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