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09的文章

論文涼拌

圖片
最近我討厭起那床被子。 冰涼涼的地板,越來越受我的青睞。 早上的時候,趁太陽還沒被家裡給的熱呼呼的,我還可以到這間房間曬曬太陽。 有時一整天腦袋昏昏又空空。 出去樓梯間找蛇的時間變短。 還是翠搞搞好。

觀看自己的藝術

圖片
〈2008,石岡媽媽劇團,楊珍珍〉  蕭蕭,一位原始女性發現戲劇的神話,說明戲劇來自於懷孕的身體。 蕭蕭產下一子後,同時失去對曾屬於她的一部份的這個新的分離實體的控制,也因此發現戲劇。這樣的發現發生於「當蕭蕭放棄重獲她與孩子的同一實體和讓孩子全屬於自己,並且接受孩子是其他某個人看著她;淘空她自己的一部份的那一刻」。在那一刻她同時是演員和觀眾。 演出和觀看的功能較不是Boal思維中對戲劇本質的界定,而是在自我意識所影射:這就是戲劇—觀看自己的藝術。 對Boal來說戲劇是自我意識的形式,來自於產後分割或是心智與身體的分裂,這恰好是演員和觀眾之間的交易(transaction)。 即便Boal將戲劇的本質置放在自我意識,但是觀演者的行動出現在公共空間,觀演者被群體察覺和感知,這全都與自我意識行動相關。Boal將自我意識描述為,檢視人與人之間意識型態、經驗的方法----- Schutzman, M. and Cohen-Cruz, J,1994‧

工作坊課程設計

每當要上工作坊前,我就會調出已有的課程設計,回想上一次上課的過程。重新整理這星期的課程內容。 戲劇基本結構與討論社會議題之間真是擁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說,戲劇裡的事件,可能是引發衝突、或是讓所有的人出現的一件事情。如果放在被壓迫者劇場的討論中,這件事情就是現實的圖像。這張圖像裡存在一個代討論帶解決的問題。發展影的告別時,我對自己角色的事件設定為懷孕。通過這個事件角色必須抉擇或是到最後角色會因為這個事件有所不同。這個有所不同,待解決與待討論的事件,就可以引發戲劇故事的發展。角色必須依照她的行動與內外在的性格面對這個事件。記得索衣克老師當時處的例子就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而在討論社會議題的時候,則可以進一步討論遇到事件後如何看待事情的發展和後續的延伸。 事件之前可以是對角色或是場景的鋪成,這裡面可以放進歷史的軸線與社會結構的層次。什麼樣的因素讓這個人出現在這裡?如何出現?角色是誰?何時?何地?為什麼出現?為什麼交集? 遇到什麼事件或是衝突? 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