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媽肉粽
媽媽在電話那頭說要趕回台北:『你不要再買什麼培果,冰箱塞不下了。』
以前在恆春我和媽媽、哥哥會在流理台上桿面皮、包水餃,媽媽的餃子總是肥潤,我的水餃邊邊壓得特別扁站不起來、哥哥的總是跟媽媽的樣子比較接近。清明的時候吃春捲、中秋的時候吃柚子、端午吃粽子,其他時候就是包水餃或是烤蛋糕。媽媽從以前到現在常發明一些我一定不喜歡的料理。比如說,麥片粥加蛋、土司麵包夾花生醬和黃瓜、看不出是白米飯的澱粉、麻油炒高麗菜加薑片。我從媽媽的料理中發現我對食物的選擇是很保守的。
前兩天,媽媽問我要不要跟她一起去割粽葉,我累得發痠,跟她說我不是不想學,我現在好累。回到家後,脫下鞋子看到鞋櫃上的花器,插上一株月桃的花苞。花苞的味道帶有印象中的粽子味,但又不若粽子的食感,卻帶著絲絲的清氣。每當我拒絕媽媽,回到家看到她邀我一起,但是最後卻是她獨自完成的工作,心底總出現嘆息。
媽媽準備料理的慣例,就是特意準備的一定會出差錯,像是爸爸要吃的魚一定煎不透、送人的土司發不起來、包子餡沒味道、餅乾烤黑黑。後來,我慢慢發現這些慣例,都是因為媽媽在特意準備時多出的那份心意,太多太多浮了出來造成的。那發不起來的土司,就是因為要送人,她想多加點優格會更有風味,結果時間和料抓錯,麵糰就是不長胖。
媽媽早上又說了,她要出門買艾草。又說了我不幫忙她的事情。
親愛的媽媽,我最近真的很想睡覺。
其實我一直很想學包粽子,但是我發現我常常用不想學或是偷懶這招間接跟媽媽撒嬌。只是這招不管用,媽媽總是覺得我在耍賴。
媽媽包的粽子裡有魷魚、蛋黃、菜脯、香菇、三層肉。水煮的粽子,打開後嫩白的顏色,有的人嫌看起來沒味道、有個人覺得白嫩嫩的有一種高貴的氣質。
總之,今天我吃了三個粽子,兩個媽媽粽、一個是量販粽。我就是貪心外面買的比自己包了好吃,吃過後才發現媽媽粽的米緊實、豬肉的油不會因為冷卻轉而死白色。
奇怪今天吃起來媽媽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突然想起,媽媽今年好像有試著包鹼粽。
留言
一顆都沒有.
你現在比較有時間了嗎?
我六月底就要出發了,
想跟你見個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