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地圖





台北擁有熟悉親人的臉孔,自小每年寒暑假我自動於首都之城現身,當計程車駛入忠孝東路閃爍的招牌散發出一股繁榮的現代情調。





那時,我喜愛跟著奶奶到附近的小市場買菜,偶爾可品嘗到北部才有的米粉湯,粗肥的米粉浸泡在白色的湯裡,滑溜溜的口感,若是加上桌邊小菜則實為盛宴。那時的我經常為一碗飯在飯桌前奮鬥
23小時,最後惹得大人生氣,我自己則是在淚水中盡快結束湯泡飯。但米粉湯卻可以在10分鐘內全跑進我的肚子。



每當坐上讓我持續七到八小時暈眩、昏睡不止的國光號北上時,總在半夢半醒間想起巷弄間的米粉湯。或是行經休息站時,暈眩加嘔吐的病容可換取一客香草冰淇淋。




在次面對台北始於我的求學階段,食物的選擇法則:首要是價錢,而後是份量,最後則是味道。在南方這三者通常合一。眾多北方食品,最讓我驚訝的是土魠魚羹這項單品。當一碗50塊的土魠魚羹置放在小淺碗裡,我與那漂浮在湯汁上的三小塊土魠魚有著短暫3秒的觀望。瞬間,我憶起屏東夜市那一碗40元的土托魚羹,那汁多、鮮美的魚塊與綿密的米粉。下一刻則抱怨起這盛食物的碗未免也太淺了吧。





尋尋覓覓這幾年來,說什麼道地的北部小吃,我還真沒吃過幾樣。怎麼吃不就是景美夜市的炒麵、米粉湯、薏仁湯或是可能受騙的鹹酥鷄,公館的麻辣鍋則是慶典的場所。100元以上的客飯,總讓我再三斟酌。一省再省,確實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但總之我是不願對那出入不符的餐點低頭。因此,當佩基細數著巷弄間的美食,他的熱情與洞悉讓我解與不解。





吃在台北是件惱人的事,不想屈服卻總尋上老路子。











留言

胖寶表示…
兩碗半與梅干肉球,其來有自。

趁這次回台灣後的空檔,

來履行豪氣富翁麵攤還債記吧,

希望那時候你仍有過人的好食量。
kuanchenyin表示…
我總是....

你知道的............





















貪吃。
小鯉表示…
唷,換版面啦!連版標兒都改過了。



灰色挺“戲瑞而思”的,幹啥這“覓思去”呀你!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給演員與非演員的遊戲(Games for the actors and non-actors)

給我熱門景點

雜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