荖濃的老農
第一天課程結束時,約好下回來六龜要拜訪住在新開的三位學員〈楊順仁大哥、鳳珍姊、阿甘姨〉。於是,原訂的家戶拜訪就改為拜訪沒有來上課的學員。經過碧雲姊的建議和連絡,我們決定拜訪住在荖濃的鳳英姊和劉尾大哥。第二天早上宋大哥、淑雅、金鈴和我一同驅車前往荖濃。鳳英姐家距離荖濃國小約一分鐘腳程,進入屋後,劉尾大哥端出小蕃茄、小玉西瓜和一瓶美莉果請大家吃。平時較害羞的劉大哥反到對招呼人吃東西或是坐下聊天顯得自然。 劉大哥是客家人,鳳英姊好像是平埔族,兩人都出生在荖濃。劉大哥之前在高雄中鋼工作,97年退休回來,但是隔年卻遇到八八風災。當時的土石流把田給塞滿無法種東西。兩人的兒子從事農機具的維修,媳婦來自越南。在鳳英姊家中的聊天從劇場課開始到了雲端市集,再到兩人的家常到各種與種植相關的話題。 鳳英姐問我們有沒有吃過「牛奶果」,有一次媳婦回越南想帶牛奶果回來給她嚐嚐,但是在機場被安檢沒收,又問我們有沒有吃過「黃金果」。之後她走進屋內拿出一瓶紅橘黃三色交雜眼色非常美麗的米和一串小米以及小米酒。她說這是一位原住民給她的。那位原住民說這種米很好種,只要灑在田裡很容易長。淑雅提起當初在英國唸書時,當地販售的小米搭配簡單的菜很受歡迎,價錢也訂得很高。於是宋大哥建議鳳英姊要趕快種,再把怎麼煮的步驟寫下來,教大家怎麼吃。 之後我們跟著鳳英姊來到她的田,他和劉尾大哥的田地一共有四分半的大小。香蕉已經長成可以收穫,高度比我過去看到的香蕉樹都超出許多,大約有四到五公尺。其它有蓮霧、枇杷、黃金果、檸檬、南瓜、芭樂等等…,種植許多不同果樹的田地過去耕作的是稻米。鳳英姊估計需要四年的時間,這些果樹才會長大到可以收獲的大小。她說田裡的香蕉附近有慣行作物,所以她不會說她賣的是有機香蕉,是慣行的就說是慣行,有機的就說是有機。宋大哥稱讚鳳英姊這樣的想法很好,因為市集的平台需要農友誠實地拿出自己的產品來賣。 鳳英姊和碧雲姊的田相同的地方在於強烈的實驗性。因為轉作有機,所以種了許多不同種類的作物。不同的地方在於,鳳英姊整理的田,會以每一顆果樹為中心,周圍種了高麗菜、蔥、芋頭、玉米、薄荷等驅蟲或是可以自己食用的蔬菜或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