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十五分,她走進轉角處的超市,在幾座直立的貨架群裡找尋咖哩調味包。 每次踏進超市,總是忘記一開始來此的目的和必須購買的商品。一列列的貨架上玲瓏滿目的色彩,像是記憶中美好的事物。北上求學後,一個人的生活方式逐漸改變她原有的購買習慣。以前在家裡這項工作不需要她操心。回家後總是有滿滿一桌的飯菜等帶著她。這些日子,天氣轉涼,雖然亞熱帶氣候的街道無法深刻顯現秋楓圖像。但在夜間再也感受不到透不過氣的悶熱。正是如此這般的氣候下,她想起母親烹煮的咖哩飯。 穿梭於貨架中的捉迷藏大約持續一小時,但找到咖哩包後真正的遊戲才剛開始。首先最吸引她的是包裝外印有日本字的舶來品。光是口味即有歐風、和風、中辣、甜味、紅酒燴牛肉、豬肉咖哩等,歐風搭配藍色、和風搭配綠色、中辣則是紅色…真空包裝上印的照片促使她幻想當這些食物入口的那一剎那。咖哩的熱氣彷彿溶化都市生活的鬱悶和思念。她總是對微小物件上,竟擁有如此大量的訊息感到不可思議。 250 公克重的真空包裝竟可帶給人歡愉和想像。另外,令她停滯不前的是以往她不曾見過的商品,印尼咖哩,成分:辣椒、蔥、蒜、番茄、香草、香辛料、鹽、糖、豆油、蔬菜油、酵母抽出物、維生素 E 。印尼咖哩包的前面有著以英文複印的宣傳文字,往後看一排排陌生的歪斜字透露出異國情調,左下角貼了一張中文說明。馬來西亞咖哩包, 成份: 蔥頭,蒜頭,香茅,辣椒乾,糖,鹽巴,植物油,咖哩混合料(特製秘方)。封面印有兩根大雞腿浸泡在咖哩醬中,上面寫著南洋風味檳城道地咖哩雞醬料「咖哩雞即煮醬」。如此幾經比較容量、包裝外的圖片、價格和烹煮方式,她選了紅酒燴牛肉日製咖哩和馬來西亞的咖哩雞即煮醬。 流理台上輕放著撕開的咖哩調味包。平日小於一碗飯的食量,在思念的催化下一連嚥下兩包咖哩。鈉、硝酸鹽、 植物油脂、小麥粉、砂糖、番茄糊、咖哩粉、食塩、香辛料、酵母菌、蘋果泥、綜合果醬、花生粉。 在調味包的外皮清楚寫著她嘔出來的到底擁有何種物質成分。口腔中留有兩種咖哩相互雜陳的氣味,她昏沉地躺臥在房間裡。凌晨三點五十,在夢境裡她的口腔成為置放咖哩的真空包裝,在工廠生產線的末端化作機器的一部分。她慌張地想逃離,但她的身體溶化成生產咖哩包的一部分,嘴巴依循微電腦的設定標準一張一合、一張一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