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07的文章

經驗行為藝術(一)

圖片
妳知道他剛剛做的是行為藝術嗎? 在首爾市抗議 FTA 的遊行隊伍中經驗到第一次行為藝術。 那時我根本無法分別表演和行為藝術的差別,或者在那之前我對這兩者有區別的這件事情沒有任何概念。現在擁有的概念持續更新,不過 ” 看 ” 行為藝術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次看到的行為藝術是一位香港的朋友丸仔做的東西,名為 病毒 。 病毒 我看了兩次,一次在韓國一次在高雄。 高雄的表演前,丸仔拿出筆記本確認等一下的流程。 行為即將開始丸仔吹著迷你琴將觀眾從室內表演台帶到室外草皮上。     他提著兩個大塑膠袋,裡面裝著滿滿的東西。這幾個動作讓我想起小時讀過的童話『吹笛人』的畫面。 一開始他拿出三根香蕉,將它們釘在一個樹上,用釘子在香蕉的表皮刺上 WTO 三個字。     在從塑膠袋裡拿出一根鏟子,在草皮上挖洞。土洞的雛型出現後,他將所有各式各樣的糖放進土洞裡,喝咖啡的小糖包、冰糖、砂糖、方糖。再放進兩包台灣自產的白米。最後疊上一包方糖,吃了一顆方糖。   接下來,他將印有可口可樂標誌的大毛巾批在身上,同時拿出可樂開始猛灌。而另外一個塑膠瓶接在他生殖器上,上喝可樂,下放尿。尿落下的地方就在土洞裡的米和糖。之後病毒上身丸仔開始抓癢,抓著抓著發現原來是腳底下的世貿和屁股上的米奇、麥當勞在作祟。       肚皮上的 WTO 似乎是最養的地方。 觀看行為藝術有趣的地方,他給人的感覺介於現實生活中的動作,但觀看前觀眾的腦海裡已預先打下這是一個藝術表演的撮記。 也就是說,你經驗到的像是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所以會想接近或是對這些動作產生一種因熟悉而忘卻的接近。但隱約地又被告知這並非日常生活中會發的事情。 丸仔,最後拿出一盒開心果,裝開心果的鐵盒上面的圖案正好是米奇和米妮。他已披上可口可樂和美金的大毛巾。當他開始啃開心果時,他走向觀眾,手伸出去像是要分食開心果。觀眾自然的伸出手來,更有許多小朋友自動向他要開心果。但最後發現在手上的竟是開心果的空殼…

媽祖保佑

圖片
大掃除、購買花卉、清除過去捨不得丟棄的東西。 冰箱裡塞滿魚、肉、糖、蔬果。 過年本是花費心力的儀式,每一次農曆年前的工作吸乾氣力還不夠;相聚時,更得將骨肉絞碎殆盡才行。偏偏這些儀式又不可免,透過這些繁瑣的動作,希望似乎在這些動作的隙縫中偶然探出頭。 起初我很相信這種若有似無的希望感,現在單純的相信已不足夠,它變成一種信仰。你能做的就是一頭栽進完全擁抱或叱之以鼻。 飯桌上人人對家的想像已大不相同,但家畢竟還是存在。 以何種形式存在不可考。 過年呀過年。